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

NEWS CENTER

  另一方面,对点状供地项目实行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联合监管,并督促项目开发主体动工开发建设,防止项目用地出现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情况★,并确保乡村产业用地专项指标专项专用,加快推动点状供地项目落地★★★。目前,阳春市已有4个点状供地项目取得用地批文。其中松柏镇的2个点状供地项目是阳江市首批完成供地手续的项目。

  原有的片状供地模式,由于项目准入门槛高、易涉及占补平衡指标等,使得乡村的产业项目难以落地★,迫切需要引入灵活便捷的供地模式。阳春市抓住点状供地的灵活性★★,成功破解农村供地难问题。

  一方面★,将乡村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提前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点状供地项目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主动对接用地单位并指导做好申办项目建设用地供地手续★★★,组织协调部门、企业★★、村委等多方,推动项目谋划、准入、选址★、融资★、报批和建设等流程★。

  由阳春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会同发改、生态★、住建、农业等职能部门对点状供地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评估论证★★★,详细了解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项目产业类别★★、资源要素需求和用地主体意愿,让项目落地更具针对性★★★。推行带方案供地模式★★★,由镇经济联合总社委托第三方编制点状供地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合理设定供地前置条件,精准招引农产品深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项目。例如★★★,石望镇的点状供地项目引进了香水柠檬生产加工及大米深加工等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产业项目★★。

  项目采取★“征转分离★★★”“只转不征★★”的方式将未高效利用的林地依法转为建设用地,既盘活了低效、零星、分散的用地,提升地块的含金量,破解“土地效益低”问题★★,又满足项目用地需求,破解“土地指标紧★★”问题★,还保留土地集体所有性质,避免农民被征地后“失地”的现实困境,契合乡村土地权属集体性★、类型多样性、利用复合性★★★、建设用地分散性等突出特点,实现一着棋活,全皆活。

  乡村的产业项目发展难在要素供给不足、投资强度较高、利益联结不紧,“用地难”是最大的瓶颈制约。而点状供地项目可精准解决“用地难★★”问题★★,减少投资方投资成本和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

  日前★,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有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坚持改革开路、干字为先、主动作为★,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以促进招商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健全新型帮扶机制★,助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完善政府撬动、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充分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的活力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建立项目需求收集、提前介入审查、部门协同审核等工作机制★★★,实行用地需求动态管理,收集各地各部门的乡村振兴项目信息★★,建立动态台账,从项目类型★★★、用地、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研判项目情况,梳理形成点状供地需求动态库。

  其中,★★“阳春市落实点状供地政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入选“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以宗地为单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开发主体与土地权利人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时,进一步明确土地开发利用及续期条件★★★,保障项目长期开发运营和集体长期收益。同时,以引进产业项目推动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传统的供地模式因涉及征收土地等繁杂程序,易导致供地慢、建设慢等情况★★。阳春市充分发挥点状供地的便捷性,从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论证、用地批复全程可节省时间成本90多天大大提升供地效率。

  由阳春市人民政府建立点状供地项目实施协调小组,统筹辖区内列入计划的点状供地项目,建立点状供地项目联合评估论证机制★★★,每年落实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并优先保障点状供地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产业项目以租赁流转土地、给予村集体经济分红、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共赢。如松柏镇的横岗村石寨经济合作社农产品物流园和新屋经济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905万元,总年产值约1.1亿元★★,每年可增加税收收入285万元,将有效带动超100名村民就业★★★。

  会议审议通过《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等文件稿★★★。其中★,典型案例共40个★★★,分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民生领域改革、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四个主题。

  近年来,阳江市阳春市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实行(点)状供地,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力度,有效解决用地零散、指标紧凑★、手续难办、产业链短等难题★,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用好“小地块★”实现“大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方面,因地制宜★、节约集约进行规划建设★,并根据实际用地需求进行分类审批管理,按照项目建筑占地范围进行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综合采取“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和“征转分离★”“只转不征”方式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精准满足产业用地需求★★,提升土地精细化利用程度★★★。例如★★★,松柏镇横岗村仅使用54★★.35亩的用地指标,满足了2个项目的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