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同比增长4.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9%★,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率达31★.1%★,均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率达59.4%;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26.3%,是25年来最高水平;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占比从★“十三五”末的14.9%提升至26★.2%……
近年来★,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昆明市积极落实在产业强省建设中当好排头兵部署要求,聚焦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8条产业链,建立“8+N★”产业链“链长制”,由昆明市领导担任“链长”★,围绕“1套工作机制★、5大强链工程★、7项重点工作”★,★“一链一策”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一组组数据彰显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凸显了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信心与决心。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昆明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握紧招商引资★“生命线★”★、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的务实之举。
为进一步优化招商机制,不断提升招商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2024年以来,昆明市紧紧把握招商引资新形势★,出台招商引资★“双十二条”,统筹推动规范招商与大抓招商、科学招商★,并为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以“全过程”跟踪服务和★“全流程★”代办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推动从依赖政策洼地、税收洼地的让利式招商★,向高质量做好规划引领★、要素配套的服务式招商转变。
为此,昆明市构建了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协商★、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六位一体”工作体系,以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统领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设全省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推出了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升级、产业要素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生态最优、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企业服务需求6个方面★,制定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昆明还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和“跨省通办”改革,实现了线上服务的高度便捷化和公共资源交易的全面优化★。
立足优势★、精准发力,昆明市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研究招商路径措施、协调项目要素保障,各产业链分别绘制完成产业图谱,瞄准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各县(区)、开发区创新采取“兵团制”★“企业吹哨制”“链长包干制”等多种做法★,全方位服务企业★、推动项目。
2024年3月★,《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获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查批准,昆明市成为全省首个★、西部率先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同年8月,经昆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昆明企业家日”……
春城大地上,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跑出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自《办法》发布以来★,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作为昆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企业考察调研。合作区也相应建立了“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和清单,全流程跟进服务意向企业和落地企业。
群山出材★,巍成广厦;众流合注,霈为大川★。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全力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之变、效率之变★、动力之变★,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强劲动能。(云南日报 记者刘薇薇 张雁群)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城市竞速的主力赛道。2024年以来,昆明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当好排头兵”要求★,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始终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聚焦“8+N★”重点产业链发展★,抓实发展第一要务,干好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持续开展“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经济运行实现量质齐升,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自2024年开始,昆明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完善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的通知》《昆明市招商引资项目线索首问负责制(试行)》《昆明市招商引资★“重中之重”项目协同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机制》《昆明市金融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昆明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工作办法(试行)》《昆明市产业招商投资顾问单位★、产业招商投资顾问聘请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推动完善各招商责任单位协同联动的多层次招商机制★,细化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研判、洽谈、决策★、推进服务等各环节的工作职责。
为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近年来★,昆明市聚焦产业发展、争创一流★、创新驱动以及企业关切,稳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致力于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促进“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提档升级。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透明度,昆明市打造了★“明白办★”政务服务品牌★,包括★“明白查”“明白办”“明白找”★“明白享★”“明白服★”和★“明白评★”六大抓手,实现了服务的★“一张清单、一个平台、一个门牌”管理★。
“昆明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多层次联动招商工作机制,按照特色突出、差异竞争★、区域联动★、产业集聚的思路★,从项目招引的增量端、项目落地转化的效能端、专业招商拓展的渠道端综合发力,用好用活区域协作机制,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系统推进产业链招商★,以高水平招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昆明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汪敏介绍★。
池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昆明市连续3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榜首,连续两年获评“投资热点城市★”。盘龙★“幸福办★”★、呈贡“整得呈”、安宁“安心办”、嵩明★“轻嵩办”等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环境好,企业就会往哪里迁徙★,资本、人才、技术就会往哪里涌入。
磨憨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公路的关键节点,是我国通往老挝的国家级陆路口岸。2022年4月,昆明托管磨憨,承接产业转移迎来新机遇。
2024年,昆明市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9.5%,完成值位居全省第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吸引了龙马装备制造、中铝铝箔★、叶天科技★、云伊电投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2024年1至12月,全市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59★.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占比进一步提高,排头兵作用有效发挥★,其中工业项目占到位资金58.5%,较2023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全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成效明显。
2024年5月8日,昆明市印发《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昆明市将重点打造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两个“飞地园区”,由市级层面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各县(市、区)均可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园区。新机制的核心旨在构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把两个重点★“飞地园区”统筹确立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举全市之力优先推动“飞地园区”高水平建设★,合力打造支撑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各县(市、区)不断更新★“打法★”,屡出“奇招★”★。安宁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兵团制+链长制★”招商引资机制,建立了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绿色环保★、农业、城市建设等产业链兵团,实现“两级指挥★、兵团作战”,做到一个重点产业链配备一个兵团、制定一个方案、形成一套政策,做透一个产业,全面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盘龙区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联合多部门启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面构建“队伍+机制+服务”运行模式★,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新动能。
“2025年★,我们将继续精准推进产业招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探索以商招商、场景招商★、基金招商★,区域联动招商等新模式,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沪滇协作、区域协作等机制,系统性推进产业链招商★,促进央企入昆、民企入昆、台企入昆★、外企入昆★;充分发挥‘1+2+N★’跨区域协作机制作用,推动招商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共享,努力形成各区域协同招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汪敏介绍。
2024年,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90.22%★;中集集团、物产中大欧泰、福州新电燃料、康安生物科技、上海电气新能源、中国物流集团等1119家知名企业到磨憨考察★。目前,合作区已经吸引70多家企业签约,69家企业入驻★,59个项目落地,为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