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线、面★★★”心理服务模式中,“点”代表个案辅导,即针对个体问题进行精准干预;“线”代表群体服务,如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妇女、学生等特定群体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面”则代表社会面的心理健康推广,通过公众号、心理课堂、团体辅导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
因为淋过雨,所以才更想成为能为他人打伞的人。谢科荣以黄江“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为平台,积极帮助来到咨询室求助的群众解决心理难题。“看着社矫对象经过疏导后★,从初见时的低靡转向自信、积极,这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参加志愿活动的意义★。★★”谢科荣说★★。
在志愿者老师的建议下,王女士带孩子小米(化名)来到驿站进行心理咨询。考虑到小米曾有过自伤自残的行为,志愿者老师在为小米提供心理辅导的同时,还引导她前往驿站隔壁的社卫中心精神心理科接受专业治疗。 在小米接受专业治疗和心理辅导的同时,志愿者老师也积极引导其父母正确看待和处理同孩子之间的关系。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小米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驿站全面落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服务理念,通过运用以和为贵的理念★★★,用心理学的方法技巧定纷止争★★★,服务社会治理★★,形成党政联合★★★、综治主导★★、部门协作、心理服务志愿者参与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果说个案辅导层面的★★“点”是被动应对处置问题,那以群体服务为主的“线★★★”和以心理健康推广为主的“面”,则是黄江镇在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上的主动出击。
需求主体以专业心理工作者居多,约80%的居民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是专业心理工作者,约54%的中小学生家长希望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学生心理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另外有约30%的居民希望社区干部★★★、阅历丰富的长者或自己家人、朋友能为自己提供情绪支持与疏导。
同时,黄江镇结合各网格楼栋长日常出租屋管理工作★★★,积极关注楼栋居民群众之间纠纷调解、谈心谈话★★、关爱帮扶等需求,引导居民以邻里守望互助方式★,拉近邻里间心灵距离,推动人们友善相处,实现把优秀的传统邻里关心互助文化融入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当前,黄江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持续深化★★★。今年5月底,东莞市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召开★★,黄江在会上作书面交流和现场讲解★。相关经验获得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东莞日报、南方+、东莞广播电视台等专题报道30余次。
接下来★★★,黄江镇将继续拓展新“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平台建设★★★,推行“1”个新“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2”个精神心理门诊,“21”个社区★,★★★“N”个志愿者的★“1+2+21+N★★”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编织一张更严密且高效的心理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东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重要一环。今年1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为东莞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确切的“路线图”★★★。
根据方案,东莞将成立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项目办公室,各镇街(园区)参照成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2020年12月,因应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东莞市黄江镇建成首个镇区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组建起一支本土化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并按照广东省关于“粤心安”项目的统一部署,先后建成镇、社区★★★“两站七室”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提供★★“点线面”的矩阵服务,形成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心”模式,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心”路径。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各项工作和统一战线等工作 黄坤明主持会议
这是黄江“心”模式实现精准干预的一个案例。目前★★,黄江镇已探索形成★“点、线、面★”的心理服务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心★★”支持★。
经过特殊个案分析研判后★,团队决定采用沙盘心理辅导,引导蒋女士敞开心扉,正视曾经犯下的错误。现在蒋女士已重获自由,迎来了新的生活。
“人间烟火味”安全飘万家 最高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察公益诉讼“冬季行动★★”
2024年4月,黄江镇召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联合督导会议★★,会上围绕各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进行交流研讨,针对每个案例的特点,相关专家及心理防护团队共同支招,为各校开展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补给”★★。
从与机构合作购买服务,到搭建自己的团队挑大梁,经过数年的发展★,黄江镇不仅将本土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做大做强★,甚至还将实践成功经验辐射周边镇街。目前,黄江镇共有80余名心理服务志愿者,其中26人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成为为“莞爱心灵”项目“造血★★”的特殊的生力军,进一步促进“粤心安”心理服务品牌在莞邑大地落地见效,吸引了大朗、常平、樟木头★★、凤岗等周边镇街来学习交流,2023年被市委政法委选取为社会心理服务试点镇街,并于同年8月成功通过验收。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现代人最常见也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且特别常见于青少年群体当中★★★。在东莞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城市化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同样迫切。
报告指出★,黄江镇各行业、领域群体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关情况,需求内容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居多,有67%的居民希望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外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服务也有超过半数居民选择★★。
在“促★★”上下功夫 在★★★“法”上优服务 中国贸促会助力实现外贸“质升量稳”目标
2021年以来,宝山暖流驿站共开展心理危机干预18场次,接受个案服务建档537人,累计服务个案1822人次,来访的心理问题均得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和宣传活动105场★,活动覆盖人群3万余人次。
此外,为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宣传氛围,宝山暖流驿站还以黄江官方媒体“写意黄江”公众号为载体,通过心理公益广告★★★、心理健康主题推文等多样形式宣传心理知识,涉及居民心理健康体检★★★、抑郁症的识别与预防、从心理层面解读★★★“电信诈骗”等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宣传氛围★★。
谢科荣是黄江镇“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志愿团队心理志愿者之一。
“研★”方面,黄江则结合辖区实际,利用志愿团队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探索”“社区居民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群众社会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等课题调研,有效加强志愿者对辖区居民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需求的了解★★★,在实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中能够更具针对性,为基层心理服务提供更专业化、更多样化的指导。
走进宝山暖流驿站★,明亮温暖的氛围让人心头一暖,驿站内设有多功能室(可用作沙盘游戏、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等)★、预约访谈室、心理咨询室以及一个艺术疗愈室(用于绘画心理分析★★、曼陀罗绘画疗法、催眠疗愈等),站内组建了80余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其中包含多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
社区矫正对象蒋女士经营一家企业★★★,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因其怀孕被暂予监外执行★★★。至此,正处于孕期的她寝食难安★★。于是司法部门将当事人情况反映到“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由宝山暖流志愿服务团队介入服务。
“净网2024”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公安机关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网络黑灰产案件2★★★.5万余起
惩治恶意欠薪 守护民生底线 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
“产”方面,黄江镇通过与广东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合作,面向社会招募具有心理学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志愿者,集结吸纳各个部门骨干力量★★★,统筹发挥人才特长★,建成160余人的镇区心理人才库,在专业指导下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针对“世界工厂”的特点现状,近年来,东莞市黄江镇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按照广东省关于“粤心安”项目的统一部署★★★,创建“宝山暖流驿站+‘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社区‘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服务室”的“两站七室★★★”服务格局,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以心理服务志愿体系作为★★★“N”★★,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平安建设理念融入社会心理服务★★★,探索社会治理融入“心”模式★★,推动平安黄江建设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
东莞是全国第15座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城市★★,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在东莞就业、经商、求学。人口聚集带来发展红利,同时,城市快节奏生活衍生的社会心理危机也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针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黄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何做好服务?2021年,黄江镇率先完成广东省“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化建设★★★,创建“宝山暖流驿站+‘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七个社区★‘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室”的“两站七室”服务格局。同时★,积极面向社会招募具有心理学或者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创新人才培养、学习交流、课题调研三位一体的“产学研”模式,形成“立足黄江、辐射周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在黄江镇,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妇女、学生★★、公安★、医疗等群体★,黄江镇还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比如★“从心开始 遇见更好的自己★★★”社矫人员团辅系列活动★★★,针对青春期孩子推出青少年情绪管理团体沙龙活动和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联合妇联推出关爱产后妈妈心理健康团体沙盘辅导活动,开展“心向暖阳 逐光而行”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系列主题活动等,推动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防转变。
小米的个案只是黄江镇在为当地群众提供“心★★★”支持的一个缩影★。如今,宝山暖流驿站已通过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广泛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推广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打造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黄江样本”。
2023年,黄江镇根据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际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研究,由黄江镇社会心理服务志愿团队拟定《黄江镇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通过随机邀请500名居民以自我报告法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并生成《黄江镇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社会心理服务不仅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还注重个体主动预防与成长、群体或组织健康与和谐★★★、甚至整个社会环境心理氛围营造与心理建设等。
需求方式以面谈或讲座居多,分别有63%和51%的居民希望通过面谈面诊或心理健康讲座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另外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社区专栏宣传等需求均约30%★。
“宝山暖流驿站是我镇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1+6+N★★★’体系建设对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要求一致,通过了解不同群体的诉求和困扰,变被动预防为主动介入★★★,由传统的调处向多元促进化解转变,推动社会和谐长治★。”这是黄江镇委副书记林沛坚对社会心理服务的展望。
取辖区名山宝山为名,以送温暖送希望为义。新★“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宝山暖流驿站坐落在黄江镇富海路29号★★★,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同时★,黄江镇将继续通过“1+6+N”平台,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积极融入社会优质资源完善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针对居民心理健康需求,全面精准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持续为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可复制★★★、能推广、共参与的黄江“心”经验。
在日常服务中,心理服务的渠道始终畅通无阻。今年8月初★★★,志愿者在黄江镇宝山暖流驿站值班时,接到了市民王女士的求助。王女士的孩子暑假期间沉迷手机,与父亲产生冲突,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甚至割腕自残。
“学”方面★,黄江镇为全镇各社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学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走访中有效识别群众基本心理需求与心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及时帮助服务对象整合心理服务资源,做到小问题主动为群众服务,大问题市★、镇★★、社区三级联动处置,切实打通服务群众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