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

NEWS CENTER

  科研过程中,海量的文献和专利阅读是巨大挑战。近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入DeepSeek★,启动AI+全面战略布局★,将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AI赋能药物研发管线、AIDD智算模型构建、再到AI产研生态圈全方位、多维度探索中逐步形成★“AI赋能产业落地实践★”优势路径★。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与深势科技的合作,推动AI文献专利智能平台——HEC-Finder率先上线投入使用★,而DeepSeek大模型已全面接入这一多模态文献研读工具,将进一步助力研发效率提升。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1.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得东莞成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绝佳练兵场★。

  据了解,目前★,东莞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初步构建起涵盖智能终端★、工业模型、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较多门类的产业布局。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消费和设备制造领域超800亿元,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领域超350亿元,主要集中在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建设场景应用,2月24日★,东莞移动通过自主研发的云网融合技术体系,成功协助东莞市水务局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试验★。

  2月初,东莞召开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近日,道滘镇的东莞金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欧洲一款会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量身定制关节磁组件,并成功实现量产★。该成果标志着该公司在机器人关节磁组件定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由东莞数字集团作为建设及运营单位开展项目建设。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祥臣告诉记者,大模型中心整体已建成100P国产化智能算力、3个基础大模型★、2个制造行业大模型。基于DeepSeek的部署和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政务服务领域。例如基于DeepSeek或者场景化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和不同行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DeepSeek大模型整合其他能力,做好知识库的轻量训练后,自动完成后续工作。二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主要关注业内头部企业在制造领域沉淀出的应用场景★,推动能力向东莞外溢★,并积极探索DeepSeek与大模型中心的技术融合★。基于两者的能力集成,计划年内针对制造业领域完成30—50个应用场景建设。

  该方案聚焦医疗场景取样领域★,构建“VR+AI+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协同系统。基于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的容器通道技术,可支持单台控制器同时精准控制两台机器人★,控制效率显著提升;基于AI大模型的实时推理能力,机械手臂能够自主完成精细操作,实现精准取样★,将操作人员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为人机交互提供无缝衔接的智能解决方案★。

  “AI+★”,到底加什么?在当下的东莞★,“AI+”正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除了赋能东莞制造,也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青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嬿建议,从双链协同★、数据破壁、镇域升级三方面进行突破,打造全球首个“会呼吸的产业链”。

  余祥臣表示,大模型中心将为企业量身定制场景化应用模型★,在企业进行质检、缺陷检测、排产、板材切割以及应用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对接20家工业制造领域中的头部企业、近百家中小企业。他介绍,整体来看,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非常旺盛,包括算力需求、DeepSeek服务以及场景化模型服务等★。

  3月19日★,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将正式开服,也意味着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落成★。据介绍,该大模型中心依托华为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面向全市企业提供AI智能算力服务和AI应用场景模型★,赋能传统产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加速东莞全域智能化进程★。

  东莞提出,要大力实施市政府一号文★,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加快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建立规模化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支持滨海湾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新区,支持水乡在智慧工厂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子基金群,三年内落地不少于3个制造业基础大模型、15个垂直领域大模型★,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发布了材料科学AI工具——MatChat AI Agent(即MatChatAI智能体)。针对用户提出的各类与材料科学有关的问题★,MatChat AI均可及时给出★“靠谱”答案并提供相应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AI+”也成为今年东莞的最热词。

  东莞企业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赛道★。2月24日,在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上★,拓斯达首次公开展示基于自研运动控制平台的智能双臂解决方案。

  其中,东莞打造★“AI岛”最为引人关注。据了解★,滨海湾新区将以1500亩的★“灵犀岛”作为人工智能新区的核心区驱动研发,并依托“一廊三区五组团”的规划布局★,通过六年的时间(预计到2030年)将滨海湾打造为全国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先导区★,实现人工智能产值600亿元。“AI岛★”将重点围绕工业模数空间、、算力供给等多个领域重点布局,围绕先进制造、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领域★,推出一批“AI+”示范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吴丰礼认为,工业应用不仅是当前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突破技术瓶颈★、积累应用经验★,从标准化场景向复杂场景★、从单一任务向综合任务跃迁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应用场景,还能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统一且规模庞大★,以及新型制的独特优势★,非常有利于机器人的训练和发展★。

  据介绍,升级后的水务系统可针对水资源管理★、供水调度★、防洪排涝等典型场景应用,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决策。特别是在防汛应急领域,系统针对“风暴潮”防御的预警探索意义重大——通过融合实时水文监测数据、气象预报信息及历史灾情数据库★,建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型★,便可实现洪涝演进过程的智能模拟,有效提升预警信息精准度至分钟级★。

  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建议,把制造业应用场景作为我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场景建立、数据采集、产业融合、人才体系完善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赋能工业场景。

  2月25日★,东莞市东城外国语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体育示范活动★,向全市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展示了科技赋能体育的创新成果。本次活动由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四大创新技术引擎,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智慧体育生态系统,让AI赋能体育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体育锻炼目标。

  该负责人介绍★,系统通过部署在起点、中点和终点的高精度摄像头,构建了完整的视觉监测网络。此外★,系统还通过AI摄像头精准识别学生的跳跃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实时映射到游戏角色上。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开始,和国创工软合作,基于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开发了IT与OT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一代机器人操作系统平台★。此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连接作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的结合提供了关键支持。这意味着工业机器人有望突破具身智能的“小脑★”瓶颈★,从“能干活”变得★“会干活”★。

  当天★,在学校的体育馆区★,几十名学生同时进行跳绳训练★,运动器材搭载了4G通信模块的智能设备,跳绳的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再经由大屏幕以排行榜形式展示。在操场区应用的是50米短跑智能检测系统。当学生站上起跑线,系统立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身份识别。学生只需举手示意,系统便自动启动计时★,大幅提升了测试效率。

  在区域布局上,东莞已经形成了松山湖、滨海湾和水乡三大人工智能区域支点★。松山湖区域拥有华为等龙头企业、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创新型高校★,锚定了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目标;滨海湾区域则汇聚了OPPO★、vivo等智能终端产业链龙头企业,并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加码人工智能赛道;水乡区域近期迎来了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