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_ban

产业运营

OPERATION

芯片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北斗产业的进阶之路

发布日期:2025-03-15      阅读:     
返回列表

  北斗产业对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非凡★。它是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了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同时★,北斗产业推动了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导航定位★、授时和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此外,以北斗技术为纽带,大湾区可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工信部发布的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中,广州、深圳、珠海占了三席★,从一定程度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北斗规模化应用发展的重视。

  未来★,北斗芯片研发前景广阔★。在技术上,将朝着高集成度、高性能★、超低功耗、小尺寸方向发展★,同时与 5G、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实现 ★“北斗 +★” 和★“+ 北斗★”的创新应用模式。在应用方面,北斗芯片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驾驶、无人机、智能穿戴★、电动自行车等更多大众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市场上★,随着国产化替代加速和国际市场拓展,国产北斗芯片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北斗板卡★、整机及应用等下游和配套企业数量多,芯片核心技术基础还较薄弱,集成电路相关核心企业不多★,亟需在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借助 “湾区制造” 国产北斗关键器件的基础支撑作用和源头拉动作用,在保持即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形成强大的发展后劲★。以北斗芯片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赋能大湾区北斗产业升级,推动大湾区北斗产业规模化越级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北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成绩斐然,对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意义重大★。北斗芯片研发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对实现自主可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未来在技术★、应用和市场等方面都将取得更大突破。粤港澳联动为北斗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国际合作和政策协同,能推动北斗技术在大湾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应用。我们应以北斗芯片技术为引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合作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北斗产业迈向新的台阶★,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北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孙中亮★,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副理事长、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 年珠三角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 1112 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 20.74%。其中,广州与深圳涉及卫星导航的相关单位数量众多,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从应用场景上,在交通运输领域★,大湾区借助北斗系统实现了智能交通调度与管理,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北斗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应急救援等提供了高精度定位支持。从产业结构上,广东拥有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配套完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 33 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制造发达,手机、电视等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这些都为大湾区北斗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斗芯片研发是粤港澳地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首先,掌握芯片核心技术能实现北斗产业的自主可控,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保障产业安全★。其次,北斗芯片研发可带动半导体、通信★、电子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最后,高精度★、低功耗的北斗芯片能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满足各行业对导航定位的更高要求,推动北斗应用市场的拓展★。

  从资源整合角度看,港澳的国际化优势、人才技术与广东的产业制造能力相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如深圳华大北斗在香港设立研发分中心★,整合两地资源,开展北斗芯片和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北斗芯片研发为大湾区北斗产业提供本地化芯片级产品解决方案;在市场拓展上,粤港澳三地市场需求多样★,通过联动可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加速北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像基于北斗的粤港澳一体化导航,就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交通出行的便捷和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国际合作方面,港澳地区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具有独特的国际合作优势。粤港澳联动有助于加强北斗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北斗系统走向世界★。这不仅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国际影响力,还为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政策协同方面★,三地政府加强合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北斗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北斗事业,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快速发展★。